引言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承诺,中国将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国务院、工信部等相继发布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规划文件,明确了完善工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的重要性,并提出建立重点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等标准,以及探索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的要求。2023年
4月1日,国标委、发改委、工信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进一步鼓励研制产品碳足迹量化和种类规则等通用标准,并探索制定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及碳足迹标准。2024年6月5日,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更是明确提出优先聚焦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制定发布核算规则标准。
基于国家“双碳”及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指引,建立健全工业领域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一体系的建立将为企业碳排放核算、产品碳足迹核算、碳减排、碳核查、低碳认证等工作提供可操作的方法,有效促进产业链中的企业节能降碳、减排增效。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制定《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六氟磷酸锂电解液》标准是工业绿色低碳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锂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中的重点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量化方法和要求。
图片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官网
目前,我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端产业链均位居全球第一,并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要实现产品的低碳化发展和企业供应链碳中和,首先需要核算产品的碳排放量。产品的碳排放量一般以产品碳足迹进行表示,其定义是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对于一个产品或产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量进行汇总、评价,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通过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企业可以发现自身的碳排放情况,并辨识供应链上的碳排放情况,从而全面了解产品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
我国拥有全球绝大部分的正极材料及其前端产业链的产能及市场,具有非常好的数据代表性,但却没有根据国内情形成统一、规范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不同区域、不同企业在利用国际通用标准进行核算时,会因为选择不同的功能单位、核算边界、取舍原则、分配原则等,造成数据结果差异较大、各企业无法形成共识。
此外,欧盟在《电池2030+》中提到,要将电池的生命周期碳足迹减少至少五分之一,并通过立法计划实施碳足迹计算方法,只有已建立碳足迹声明的电池才能投放市场。因此,在进行国际贸易中,“碳壁垒”势必将给中国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图片来源:PCEC
基于我国绿色低碳的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和锂离子电池对全产业链上产品碳足迹盘查需求,考虑六氟磷酸锂是锂电池的主要组成,因此急需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本标准的制定能够统一规范锂离子产品碳足迹的核算方法,帮助企业准确摸清产品每个环节的碳排放情况,为动力电池行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供应链碳中和提供技术支撑。
图片来源:PCEC
1.标准主要内容
标准的使用范围是利用固体六氟磷酸锂或者液体六氟磷酸锂生产电解液的碳足迹的量化与要求。
标准的研究内容分为产品碳足迹研究核算边界为“摇篮到大门”,根据实际情况,边界包括了原辅料到电解液生产单位的运输过程;未包括电解液到下游客户的运输过程,对应声明单位为吨六氟磷酸锂电解液产品。
产品碳足迹的系统边界为“摇篮到大门”类别,包括原辅料获取阶段、运输阶段和生产阶段,产品碳足迹系统边界示意图见下图。
产品碳足迹系统边界(来源:PCEC)
本标准中量化目的主要是开展碳足迹量化的应用意图、理由和目标受众。
量化范围基本对应生命周期评价中的目的和范围部分,具体内容是确定功能单位和声明单位、系统边界及取舍原则。清单分析对应生命周期评价中的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具体内容是收集和确认数据、明确数据取舍原则和分配原则,以及清单计算。
影响评价对应生命周期评价中的影响评价阶段,具体是碳足迹计算方法,包括原辅料及能源获取阶段、生产阶段、运输阶段碳足迹的计算和汇总,并明确GWP的选择与IPCC相关要求一致。
结果解释对应生命周期评价中的生命周期解释阶段,详细说明量化结果和各阶段的重要程度。
产品碳足迹报告和产品碳足迹声明为以报告的形式,科学、完整披露产品碳足迹信息提供了模板。
2.标准水平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一是综合考虑了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的原料获取、生产阶段的实际情况,使标准更贴合行业实际情况。二是提出了量化产品碳足迹的要求,便于行业企业及第三方开展量化工作。三是统一了量化方法和报告要求,提高信息披露的科学性和产品间的可比性。
标准内容编制充分反映了行业实际情况和迫切需求,指标方法设置科学合理,标准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本标准的编制参照了ISO 14067:2018《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的要求和指南》以及最新发布的GB/T 24067—2024《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
ISO 14067是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的通用国际标准,规定了从原材料获取到回收处置阶段的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ISO 14067:2018的相关要求,以确保与国际标准的协调一致。与ISO 14067:2018的协调配套,有助于我国电池材料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碳足迹量化工作,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该标准在国际上具有较好的兼容性,便于与国际接轨。
国内标准的协调情况:本标准在核算温室气体范围时,参考了GB/T 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的相关规定,包括二氧化碳(CO2)温室气体的核算方法。与现有国内标准的协调,确保了本标准在温室气体核算方面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便于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已经实施的GB/T 24067—2024《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该标准作为通用的产品碳足迹量化指南,为《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两者在量化方法、报告要求等方面保持高度一致。
通过该标准的制定,使国内六氟磷酸锂电解液在碳足迹核算方面更具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及经济适用性。规范和指导企业的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降低能耗提高效益。本标准将作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团体标准发布,并且已申报行业标准计划。